奖牌背后的故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2-25浏览次数:90

以“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为主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大赛,高职学院刘俊、丁轩浩在此次比赛中分获“工业控制”项目、“增材制造”项目优胜奖,成功晋级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由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等17个部委联合主办的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高职学院刘林峰、代宇豪、吴鸿林获得“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项目二等奖。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创办的2020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职学院程梦媛、朱浩然、赵俊毅获得专科组全国一等奖。由教育部举办的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高职学院冯靖、王柳丽、冯彪获得三等奖,这是高职学院首次代表上海市高等职业院校参赛,并获得公共基础课程组别上海市唯一奖项,取得我院在该项赛事中历史性的突破。虽然2020年国赛已经落幕,回首来时路,参赛选手奋勇拼搏、争创佳绩过程历历在目

 

                                                                          坚   持

 

微信图片_20210225081706.png

 

在学校第46届世赛“工业控制”项目上海市选手培养基地里,机电工程系学生刘俊说:“梦想是行动的起跑线,知识是前进的加速器,坚持是通往成功的基石”。刘俊记得在中考时,原本想考中本贯通专业的他没有被录取,当时曾经迷茫过,但当刘俊被录取为黄金城hjc999高职学院中高职贯通电气自动化专业后,就听老师讲到曾获国赛市选拔赛第一名并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吴昊的成才故事,更是让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震动,从那一刻起,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以吴昊为榜样,实现像学哥吴昊那样技能成才的梦想。虽然学习很辛苦,但他始终坚持着,他利用课余时间提前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主动请教专业课老师和师兄姐,由于刘俊学习成绩优秀,被专业课老师推荐为院校“工业控制”项目竞赛选手,他更是努力奋进,凭着坚韧的毅力和过硬的功底, 2018年取得电工中级资质,2019年取得电工高级资质,2020年获得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赛区“工业控制”项目选拔赛第一名,被晋升为技师,他并未因此停顿懈怠,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勤奋学习,坚持刻苦训练,从未叫过一声苦。国赛备战训练枯燥而难度大,虽然他已做好了吃苦的心理准备,但面临的困难还是远远超出了预想。他电路设计能力较强,但安装方面还是相对弱一点,在孙国荣、郑昊、牟智刚和江山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他就每天坚持多训练两个小时,星期天也常不休息,对每个训练科目力求做到极致,渐渐地,高强度的训练已成了他的生活习惯,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这样,刘俊用坚持践行着新技能之梦,并成功晋级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被晋升为高级技师。刘俊感慨道:“曾被很多人问到我如何成功的秘诀,我总是以切身的体会回答,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永远不要动摇自己的信念,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打开成功大门的,往往就是最后那一把钥匙!”

 

微信图片_20210225081716.png

 

在学校第46届世赛“增材制造”项目上海市选手培养基地里,制造工程系学生丁轩浩说:“技能成才这条路,我想我选对了,我会坚持踏实地走下去,勇往直前。”丁轩浩刚来院校时,看到学院竞赛选手的备战训练就感兴趣,总想去试一试,因为他知道只有通过参加比赛活动,可更好的提高专业技能,检验自己的技能水平。在得知2020年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赛区选拔赛首次新增“增材制造”项目,他就立刻报了名,他暗下决心,人生能有几回搏!无论结果怎样,一定要做得最好。在张利华、王浩、曹志鸿、王朴、包新生、张梦梦、孙晶海、傅飞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丁轩浩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代表上海参加全国选拔赛的机会。由于当时距离国赛只有三个月时间,要完成超出自己所学范围的科目,压力大,困难重重,但他始终坚持没有放弃,每天高强度集训长达14个小时,三个月集训考验着他的坚持和耐力,同时也深刻感受到指导教师陪伴他奋斗的成长过程,更坚定了他“此时不博何时搏”的信念,在国赛中,他努力拼搏,并顺利入选国家集训队,被晋升为技师。

 

微信图片_20210225081731.png

 

因受疫情影响,机电工程系在接到国赛“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参赛通知后,面对比赛时间紧、压力大、任务重,迅速组建竞赛团队,并选派刘林峰、吴鸿林、代宇豪三名学生组队参赛,在仅有一个半月时间里,茹秋生、严伟龙、孙方、冯建明、谢真真、陈国振六位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备赛,制定训练方案,开展出题演练、设故模拟、技术指导、临场应变等进行研讨和探索;竞赛团队夜以继日的坚持刻苦训练,共同克服重重困难,攻克种种技术难关,参赛选手水平有很大提高,最终获得全国“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赛项二等奖。

 

                                                                                  自  信

 

微信图片_20210225081743.png

 

是什么支撑着高职学院数学建模团队获得2020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呢?“自信”是数学建模竞赛团队程梦媛、朱浩然、赵俊毅三位同学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词。程梦媛原数学基础不扎实,对数学建模竞赛不够自信,数学建模社团社长就用自己亲身经历鼓励她,数学建模团队指导教师孔令彦经常为她加油助力。赵俊毅、朱浩然原对数学建模不太热衷,在数学建模团队周爱娟和何冰洁等指导教师循循善诱的启发指导下,被告知他们具有数学建模方面发展潜力才被挑选出来的,这就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信心,在高职一年级,程梦媛、朱浩然、赵俊毅加入了学院数学建模社团,从此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自信,努力学习数学建模知识。他们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数学,他们也一直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信心树立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聪明,就用“以勤补拙”的办法:别人学习一小时,我就学习两小时。数学建模竞赛要求参赛选手在72小时内,完成从实际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再从运用编程软件求解到规范论文的撰写,涉及数学知识也远超过了校内讲授的范围。比赛过程中,他们根据自己的擅长,既分工明确(一人专攻建模与算法,一人专攻编程,一人专攻论文撰写)又团结协作,通过开放式途径查阅相关专业知识,再依据已掌握的建模知识处理数据、建立模型和调试算法,直到交卷的最后一刻还在修改论文不言放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团队的整体水平。最后,他们终于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专科组一等奖。赛后他们欣喜地感受到“数学建模”是一件充满趣味的事情,发现了用数学的思维去感悟身边的事物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收获了智慧碰撞的火花,体会到了自信的无限潜力。

 

                                                                          打  磨

微信图片_20210225081752.png

 

 千锤百炼始成金,国赛场上显真功。为了做到“游刃有余”,国赛教学能力高职组公共基础课程竞赛团队通过艰难打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每一个创新点,想尽办法融入教学实施报告,就连回家路上都在思考课题内容,他们还把自己讲的课录下来,一遍一遍反复听,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他们将备赛的过程形容为“石头变钻石”。在备战市赛期间,参赛团队每天早上6点起床,到了凌晨才能休息,正是因为有了高强度的训练,才能在实际比赛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冯靖、冯彪、王柳丽三位老师组成的团队通力合作,相互协作,拧成一股绳最终拿到了市赛一等奖,此时这颗原本其貌不扬的“石头”已初具“宝石”模样,但还不是最闪亮的。为了将这颗“石头”打磨到完美无瑕的“钻石”,团队前后至少十几次求教专家,动不动就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随后再回院校投入紧张的备战。三位老师经常三五天都在思考一句话、一个点,一次次进行调整,对方案不满意,一遍遍重来,字斟句酌,废寝忘食,把办公室当成自己的“家”,实在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时,基础教学部老师们齐上阵,群策群力提供思路。10个多月紧张而又漫长的备战、8万字的课程材料、灯光长明的办公室……学院参赛团队的每个人都经受了身心上的莫大考验。 “整个团队就像是打了鸡血,既酸爽,又收获满满。” 参赛团队的老师们回忆说。在全国比赛时,冯彪母亲要动手术,大家都劝他回去照顾母亲,他却说:“现在是比赛的关键时刻,不能因为我一个人拖了大家后腿!”。 “大家为啥这么拼?这次比赛太重要了,我们不打没有准备的仗,要想在这么多对手中胜出,一定要有杀手锏,既然决定做,就要将参赛作品打磨成完美无瑕的“钻石”。 正是因为有了不认输、不服输、敢拼搏的精神,才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感  恩

令国赛获奖选手为之感恩的是学院、校和系部领导在赛前、赛中、赛后给予的大力支持,为选手提供了最好的资源和保障;是教练团队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培养方案,常年如一日的精心指导,日以继夜的尽心竭力的辛勤付出;是优秀队友的密切配合和互相促进。特别是“增材制造”项目是国赛首次新增项目,9月份基地才正式落地,9月底就要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市选拔赛。面临时间紧、设备不全的困难,基地领导和指导教师克服了各种困难,夜以继日,放弃休息,全身心地投入备赛,为布置场地、落实设备、选拔选手、制定方案,教练团队带着选手去全国各地培训学习,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成绩已属过去,新征程就在脚下!高职学院、高级技校将以竞赛为契机,积极探索课赛融通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不断完善专业建设。路远且长,初心不改,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

                

                           高职学院、高级技校 董淳(文)王晨超(摄)